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怎样认定的想了解故意毁坏财物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律师回复] 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年满 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
犯罪主观方面
行为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公私财物的毁坏,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比如出于泄愤、嫉妒、报复等心理而实施毁坏财物的行为。如果是因为过失导致财物损坏,如不小心碰倒物品使其损坏等,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犯罪客观方面
实施了毁坏行为:表现为对公私财物进行毁灭或者损坏。毁灭是指使财物完全丧失价值或者使用价值,如将车辆烧毁、房屋拆除等;损坏是指使财物的价值或者使用价值部分丧失,如将家具划破、手机屏幕砸裂等。毁坏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物理性的破坏,如打砸、焚烧、摔砸等,也包括使财物丧失其原有功能或价值的行为,如放走他人饲养的宠物使其脱离主人占有,使宠物的主人对宠物的占有和使用价值丧失。
财物损失达到一定标准:一般来说,需要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但即使财物损失未达到五千元,如果存在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如毁坏重要物品、手段特别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等,也应予立案追诉。
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国家、单位或者他人所有的财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狭义的财物和财产性利益。需要注意的是,被毁坏的财物必须是为他人所有的,毁坏自己所有的财物,一般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如果同时损害了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等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