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商标名誉权侵权条件有哪些

#商标 最新修订 | 2025-02-14
5.6k浏览
律师解析
1.存在侵权行为这一点呀,就像是没得到人家同意就乱用人家的商标,或者用商标去搞虚假宣传、恶意诋毁啥的,反正就是损害了商标的名誉啦。
2.主观过错方面呢,侵权方一般要么是故意的,心里清楚自己的行为会伤着人家商标名誉权;要么就是大意了,本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这后果却没注意。
3.损害事实呢,那就是实实在在给商标权人的商标名誉带来了损失呀,像商标的市场价值降低啦,声誉变差啦之类的。
4.因果关系呢,就是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得有联系,侵权行为得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那个原因。
只有这四个条件都满足了,才算是构成商标名誉权侵权呢,判断的时候得根据具体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一起综合着来考虑。

案情回顾:

小朱拥有某知名商标,小李未经小朱同意,擅自使用该商标进行虚假宣传,称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小朱发现后认为小李的行为损害了其商标名誉,导致商标市场价值降低,声誉变差,双方就小李是否构成商标名誉权侵权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小李未经同意使用小朱商标进行虚假宣传,存在侵权行为。
2、小李故意通过虚假宣传诋毁商标,具有主观过错。
3、小朱商标的市场价值降低、声誉变差,存在损害事实。
4、小李的侵权行为与小朱商标名誉受损存在因果关系。综合判断,小李构成商标名誉权侵权。
0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苏州181****188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751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398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188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751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398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188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751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398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96人选择咨询律师
691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商标名誉权侵权条件有哪些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3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2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8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1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8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3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1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4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3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2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8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1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8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3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1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4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0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2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1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3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7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3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8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0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4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6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8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2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3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8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0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8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6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2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5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2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3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1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4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8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6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1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4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8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4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0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2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1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3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7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3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8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0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4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6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8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2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3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8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0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8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6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2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5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2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3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1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4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8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6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1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4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8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4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152****380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954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12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2****380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954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12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2****380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5****954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77****12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业主拉条幅开发商侵名誉权么?
业主拉条幅是侵犯了开发商的名誉权,但具体的就要看案件的实际情况,这种行为是属于不合法的,开发商有理由让业主承担相应的损失,法人和非法人的组织是享用名誉权还有荣誉权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商标名誉权侵权条件有哪些
1w浏览2025-02-14
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名誉的侵犯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
A盗用
B的姓名,向
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9w浏览
商标 名誉 侵权
10w+浏览2024-10-10
名誉权侵权条件有哪些?
名誉权侵权条件有存在主观过错、存在违法行为、存在侵害名誉权的事实、存在因果关系等,在司法机关对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进行认定时,一种需要认定是否存在上述条件,如果存在的,则可以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名誉权侵权立案条件是什么
1w浏览2025-02-25
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名誉的侵犯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
A盗用
B的姓名,向
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9w浏览
侵害法人名誉权商誉
10w+浏览2024-02-28
诋毁商誉与名誉权侵权的区别是什么?
诋毁商誉与名誉权侵权的区别是权力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名誉权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但是商誉权是一个组织。不管哪一种都是合法的权益,如果受到威胁就可以维权,如果想简单的处理可以直接找对方进行协商,如果想让对方赔偿,可以进行起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条件是怎样的
首要条件是行为人实施了有损个人声誉的行径,如蓄意编造虚构事实并予以广泛传播。其次,此类行为必须是在公共场合进行,以便使广大公众都能了解到相关信息。再次,行为人的行为具有针对性,即能够明确地指向那些可能受到名誉侵害的个体。最后,受害人的名誉确实遭受了实质性的损害,具体表现为其社会评价的下降等现象。
1w浏览2024-09-28
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名誉的侵犯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
A盗用
B的姓名,向
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9w浏览
诋毁商誉与侵害名誉权
10w+浏览2024-02-20
民法典侵犯名誉权在哪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了名誉权,明确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名誉是对自然人品德、声誉、能力等的社会评价,侵犯名誉权需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民法典第几条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有名誉权,同时禁止任何团体或个人以侮辱性语言、造谣中伤等方式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个人道德品质、声誉、才能和商业信用的公正评价。
1w浏览2024-10-22
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名誉的侵犯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
A盗用
B的姓名,向
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9w浏览
侵犯企业名誉权和商誉权
10w+浏览2024-11-13
商家侵犯客人名誉权如何处理?
商家侵犯客人名誉权可以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强制性对方对此进行赔偿等。当然如果是采取利用舆论公开的方式达到强制性的目的也是可以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名誉权侵权需具备条件有几种
构成名誉侵权要满足的要件:1、侵权人未经权利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公开或者使用他人肖像,行为违法;2、行为人因为侵害行为导致社会评价降低;3、侵害行为和损害后果具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的侵犯行为具有主观故意。
1w浏览2024-10-05
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名誉的侵犯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
A盗用
B的姓名,向
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3.9w浏览
侵犯企业名誉权和商誉权
10w+浏览2024-03-04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扬州156****208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35****32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8279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81****540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8****6610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78****11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6****208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35****32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8279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81****540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8****6610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78****11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6****208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35****32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8279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81****540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8****6610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78****11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