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是怎样的

最新修订 | 2024-09-10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是怎样的

1、侮辱行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

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 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 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 侵权责任

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 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4、评论严重不当

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 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

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利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多是故意的,因为侵权人都是想以此来达到贬低他人人格,损害让人名誉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还存在一种属于“不明真相”的过失。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9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6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是怎样的
一键咨询
  • 165****26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7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2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7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2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1****50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0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0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6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4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0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名誉毁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连云港180****107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412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755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犯他人名誉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一般包括编造谣言、恶意诋毁和轻视,这些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公众形象和声誉。比如在公开场合散布虚假的负面言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和贬低;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泛传播不实信息,诬陷他人。这些行为都可能会让受害者的社会评价迅速降低。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被银行职员卖出去了,这个情况属于名誉权受侵害吗?名誉权受侵害的形式有哪些?
[律师回复] 名誉权受侵害的形式有以下几点<br/>一、名誉权是什么?<br/>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br/>二、名誉权被侵害有哪些方式?<br/>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br/>侵害名誉权常见方式一——侮辱<br/>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br/>侵害名誉权常见方式二——诽谤<br/>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br/>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1.1k浏览
侵犯法人名誉权表现
10w+浏览2023-09-02
侵犯他人名誉的后果有哪些表现
侵害他人名誉,可能导致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可要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还能索要物质与非物质损失赔偿。侵权人要承担经济负担,名誉也会受损失。严重的话可能触犯刑法,比如侮辱或诽谤罪,就得受刑事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名誉权侵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br/>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br/>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br/>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br/>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br/>A盗用<br/>B的姓名,向<br/>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br/>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br/>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br/>(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br/>(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br/>(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br/>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br/>(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br/>(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br/>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br/>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449浏览
侵犯名誉权的依据及表现
10w+浏览2023-09-22
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编造虚假信息诋毁他人,或故意散布信息损害他人名誉;使用侮辱性言辞攻击,比如无端指责对方道德品质有问题;以及未经允许公开个人隐私,这些都会对受害者的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侵犯名誉权的典型形式。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关于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0w+浏览2023-09-17
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有什么特点
侵害名誉权主要体现为编造虚假信息或恶意散播贬损言论。比如在公开场合口头辱骂、书面侮辱,以及在网络上传播不实内容等,这些都属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严重损害他人的社会评价,给他人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新闻传媒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10w+浏览2023-09-05
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有什么特征
名誉权被侵犯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用侮辱性言辞攻击、编造并散布不实信息、传播未证实的负面传闻等,这些行为都会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属于侵犯名誉权。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名誉权,也不要去侵犯别人的名誉权。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怎样去判断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
10w+浏览2023-09-15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表现是怎样的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扬州134****165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苏州156****923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35****4685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