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拖欠薪资情况,您可优先选择向劳动监管部的维护监察大队反映投诉问题。
若认为此途径未能解决问题,您亦可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需求。
通常来说,拖欠薪资事件属于民事纷争范畴,报警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并不在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若在追索拖欠薪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暴力、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那么及时报警便是必要之选。
首先,您应当前往当地市区的劳动监管部门,针对您的雇佣方提出投诉请求。
劳动监察大队将对此事展开调查处理,并要求您提供相应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材料。
此后,劳动监察大队会亲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
如果事实属实,他们将会推动双方进行调解谈判。
对于刻意拒绝履行义务的单位,他们还将采取强制手段加以执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二、拖欠工资多长时间可以劳动仲裁
遭遇拖欠工资,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拖欠工资报警可以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