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涉及到交通事故时,肇事者是否会被判实行徒刑与其是否取得受害人出具的谅解书并无直接关联性。
即使没有获得受害人家属的谅解书,但若其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司法机关仍将依法做出判决,判定其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事实徒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具能获取受害人的谅解书,那么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法庭通常会予以充分考虑,从而适度地减轻或降低对被告人的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案谅解书如何写才具有法律效力
交通肇事案谅解书要写清楚具体的内容和事件以及谁对谁谅解,意思表达清楚言辞恳切就具有法律效力。
一、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2、意思表示真实;
二、谅解书可以作为酌情从轻处理的考量因素。如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嫌疑人取得受害者或者受害者家属谅解的,是法律规定的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法官一般会根据犯罪情节给予轻判。
三、刑事谅解书与法律文书不同,没有固定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真诚悔罪;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涉及赔偿损失的,应当写明赔偿的数额、方式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回附带民事诉讼;
3、被害人自愿和解,请求或者同意对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交通肇事案中,被告人如没有获得谅解书一定会实刑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