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核算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案如下:
首先采用直接法推算,依此方法,企业在全年运营期间所实现的总收入额应当被刻意排除那些属于非征税项收入、免于缴纳所得税的收入、各类能够在总支出中获利的开支以及允许对前几年的亏损进行弥补之后,所剩余的金额将是我们上述所提及的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来讲,该公式可以表达为: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额-非征税项收入-免于缴纳所得税的收入-各种支出-对前期亏损进行弥补的数值。而其次使用间接法来计算,我们会基于此前已经核算好的会计利润总额,再增减一些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必须进行调整的项目数值之后,便能够得出最终的应纳税所得额。换而言之,应纳税所得额便是等于会计利润总额加上或减去纳税调整项目金额所得到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税收调整项目金额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处理和政府税收政策之间存在冲突的,需要给予相应调整的特定数值;
第二,则是那些按照税务法律规定,企业可以获得抵扣的税收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应纳税所得额是退税吗
在处理个人所得税退税业务中,首先出现的应缴纳税额,其实质便是按照本年度税收结算周期中所应该缴纳的全部税费总额所计提的数值。紧随其后的应退税额,表明我们在预缴税款环节可能存在过缴现象,因此可享受到相应的退税待遇。
至于应纳税所得额,它意指需要被纳入个人所得税计算的总金额,其精确核算方式为:
将每一个纳税年度期间的总收入,予以减去六万元的法定基础费用,再进行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即可得出最终的应纳税所得额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