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定责与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相应地划分标准:
(1)若由于某一方当事人的错误行为直接导致了路面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应对整个事件承担全责;
(2)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都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应根据各人的行为在整体事故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过失程度的深重性,来分别判定其应负担的主要责任、同等责任以及次要责任;
(3)如果各方当事人皆未产生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且该事故被认定为自发于偶然事件,那么各方将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但如有一方当事人蓄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其他方在此事件中将无需承担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二、交通事故定残后未康复有相关时间吗
关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各类身体损害程度评价方面的时限细节,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况均为统一标准的六个月时间。针对此类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相关部分的器官功能状况进行具体评判,对于可能引发听力、视力以及四肢功能障碍等状况的损害部位,最佳的评估时机应在实际伤害发生后的第三至第六个月之间。
然而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遭受的损伤,则需要确保在实际伤害发生之后至少经过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指标测定与评估。
在交通事故损伤进行鉴定的过程中,主要涵盖以下多个方面的系列内容:
首先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必要的检验工作,其次是对受伤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鉴定,第三点是对造成伤害的机制进行深入解析,第四项则是对受伤者的残疾等级进行科学的评定,最后五到十二项还包括对受伤者体内酒精浓度的检验,对事故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还有对事故车辆的机械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等等诸多环节。除此之外,还有车体型号鉴定,各种痕迹的检测以及指纹等物质的微观检验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