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一般扣几分
逃逸无疑是一种性质及其恶劣、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和人身安全的交通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中的明确规定,如若驾驶员在产生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严重交通事故之后,未尽到相应抢救义务并选择离开现场,且该行为尚未达到犯罪程度,那么将被一次性扣除12分;而对于仅造成了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同样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况,则将被一次性扣除6分。
值得注意的是,逃逸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远不止于此,除了可能面临的扣分处罚外,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因此,当我们在驾驶过程中遇到交通事故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立即停车,妥善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第八条
(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三)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四)驾驶校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100%以上的;
(五)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六)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七)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
逃逸是严重交通违法,威胁公共安全。据《道路交通安全记分办法》,致人伤亡逃逸未犯罪扣12分,轻微伤或财产损失逃逸扣6分。逃逸还涉民事赔偿,或构成犯罪。驾车遇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者并报警。
二、肇事逃逸一定拘留吗
在涉及肇事逃逸的案件中,尽管公安部门通常会采取拘留的手段以对其加以惩戒,然而这并非必然程序,实际处置方式将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即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行为人为规避法律责任之追究,选择驾驶涉案车辆或遗弃所驾车辆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三、肇事逃逸一定是全责吗
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绝对。尽管肇事逃逸行为无疑是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规定,然而在对事故责任进行判定时,逃逸方也未必必定会被划归全部责任。责任的分配需要全面而深入地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双方驾驶员的行车状况、过失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详细过程等等。交警部门将依据现场勘验和证据搜集等方面的工作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若逃逸方确实存在过错,然而对方亦有违法行为或者过失,那么责任的划分便可能相应地减轻或者共同承担。然而,必须明确指出,肇事逃逸乃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逃逸是严重交通违法,威胁公共安全。据《道路交通安全记分办法》,致人伤亡逃逸未犯罪扣12分,轻微伤或财产损失逃逸扣6分。逃逸还涉民事赔偿,或构成犯罪。驾车遇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者并报警。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