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明确规定,对于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以及50万元以上者,应当视为刑法第266条所规范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各类省级、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司法检察部门可以依据所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上述法条所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共同分析研究并协商确定本地区所执行的具体金额标准,然后向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相关申报备案工作。
然而,即便未能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涉案人员仍有可能承受治安处罚带来的后果。
另外,无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都有权针对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解释,诈骗公私财产3000-1万、3-10万、50万以上分别视为“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各省可依经济水平调整标准。未达刑事立案者或受治安处罚。公安机关有权调查处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二、微信诈骗1600元能立案吗
若在微信平台上遭遇诈骗,因涉及金额仅为1600元人民币,警方依旧会认真对待此事,依照治安事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案侦查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接到检举、控告、举报以及自首等各类上报材料后,应依据各自职责范围,迅即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审核。
一旦发现存在符合犯罪事实的情节,需要严惩追究刑事责任时,这些机构则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三、微信诈骗1000元能立案吗
鉴于目前各地区对于微信诈骗事件中的涉案金额设定不同,各地立案标准存在差异。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通常设定为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然而,这并不代表诈骗行为涉及金额不足千元便可以逃脱法律制裁。事实上,虽然此类行为尚未触犯刑事犯罪的范畴,但却已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即使嫌犯的诈骗行为仅达到了千元的界限,公安机关亦有权依法处置,对违法之人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其中包括拘留以及罚款等措施。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受害人能第一时间保持好所有与诈骗相关的证据,例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等,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尽管此类事件无法以刑事立案的方式处理,但公安机关仍有可能通过深入调查,获取更多的线索和证据,从而对实施诈骗的嫌疑人进行严厉惩处,同时也为受害人追回损失带来可能的机会。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解释,诈骗公私财产3000-1万、3-10万、50万以上分别视为“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各省可依经济水平调整标准。未达刑事立案者或受治安处罚。公安机关有权调查处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