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非决定缓刑判决能否成立的唯一条件或必要前提。实际上,取保候审仅仅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一项刑事强制性手段,且并不代表最终的法律裁决结果。
至于当事人是否会被判处缓刑,必须全方位地衡量和评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罪行的性质、情节轻重、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被告人在事件中的诚恳认罪态度和悔过自新的实际表现等等。在假设具备以下必备条件的情况下,例如犯罪情节相对轻微,被告人真心表达出深深的悔意,并且没有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潜在风险,同时宣告缓刑也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等,那么该名被告人才有可能获得缓刑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取保候审很难吗
取保候审乃是我国司法制度中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的重要制度之一,旨在赋予被依法逮捕或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定的人身自由,使其免受监禁与拘押之苦。
然而,要想成功申请到取保候审,申请人必须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准备齐全所需材料。
那么,如何办理取保候审的手续?取保候审是否容易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首先,取保候审属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措施,通常由负责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负责执行。
在这一过程中,负责审查取保候审申请的主体则包括公安机关及人民检察院两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两个角度来解读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公安机关关于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作为负责办理取保候审的主体,对于符合以下条件者,有权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用取保候审不会造成足以影响社会稳定性的危险性;
3.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处于孕期、哺乳期的妇女等特殊原因不宜逮捕的;
4.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初步侦查,证据不足以证明其罪行须予以逮捕的;
5.已向检察机关提出逮捕申请,但检察机关尚未作出批复,需等待复议、复核的;
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无法按期完成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侦查的;
7.已经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但检察机关尚未作出不起诉决定,需等待复议、复核的。
此外,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自杀自残方式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暴力犯罪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不得实施取保候审。
二、人民检察院关于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作为负责办理取保候审的主体,对于具备以下条件者,有权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若不实施逮捕则不至于危及社会稳定的;
3.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不宜逮捕的;
4.应当逮捕却因正处在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而不宜逮捕的;
5.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未能在法定的侦查羁押期、审查起诉期内完成审理工作,需待进一步侦查或审查起诉的;
6.持有用效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可能会离境躲避侦查,但无需直接逮捕的。
同样地,对于涉嫌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或者情节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也不得实施取保候审。
总结来说,无论是从公安机关还是人民检察院的角度来看,取保候审的条件都并非易事,申请人必须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要求,才能顺利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
同时,申请人还应充分理解取保候审的含义,遵守相应的规定,确保自身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三、取保候审需要委托律师办吗
在决定是否委托律师处理取保候审事宜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考虑。从法律层面来看,聘请律师代理取保候审能够带来显著的优势。律师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核程序具有深入理解及丰富经验,他们能够更为高效地与公检法等执法机构进行交涉,更准确地评估事件走向,并据此为当事人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取保候审申请策略和资料支持。然而,若事件事实清晰明确,法律关系相对简单,当事人及其亲属亦可尝试自行申请取保候审。然而,由于缺乏对法律和程序的充分了解,自行申请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总而言之,若事件情况较为复杂或者当事人对法律程序知之甚少,为了提升取保候审的成功几率,我们强烈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代为办理。
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非缓刑唯一条件,仅为审理中的刑事强制手段。缓刑判决需综合考量罪行性质、危害程度、认罪态度及悔过表现等。若犯罪轻微、被告人悔过真诚且无再犯风险,且缓刑不危及社区,则可能获缓刑判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