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怎么附带民事请求
在涉及合同诈骗罪的刑事案件中,受害者若需发起附带民事诉讼,则务必于刑事案件正式立案之后尽早提出。
作为原告方的受害者,理应就其所遭受的物质损失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例如相关的合同文件、支付款项的凭证以及详细的财物损失清单等等。
随后,法院将根据案情的整体情况与各有关证据资料进行审慎评估,进而确定相应的赔偿范围及具体数值。
总的来说,赔偿范围应当主要覆盖因罪犯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直接物质损失,同时排除间接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合同诈骗罪案件中,受害者要在刑事立案后尽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提供合同文件、付款凭证、财物损失清单等证据。法院会依案情和证据评估确定赔偿范围和数值,赔偿主要是直接物质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二、合同诈骗罪处罚标准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具体而言是《刑法》中的第二十七款内容指出,协同犯罪行为中的起辅助或次要作用者,即属于所谓的从犯范畴。
面对这样的从犯,按照刑事审判原则,应采取从轻、减轻乃至完全豁免等不同程度的量刑措施。
至于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明确规定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当中,欺诈性获取对方当事人财产、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会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需根据案情予以单一罚金或者并处罚金的刑罚;
若情节更加恶劣、涉及金额庞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违法行为,将被判处更为严厉的刑罚——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被要求承担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惩罚。
结合上述法律条款来看,对于合同诈骗案件中的从犯,其所应接受的处罚将依据实际案件情况,参照刑法第224条的规定,采取从轻、减轻甚至豁免处罚的方式予以处理。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罪数额巨大的认定有何规定
在我国,关于合同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的判定基准,因为地域范围的不同,往往存在细微的差别。
根据现有的法律规范以及司法实践经验,通常情况下,50万元人民币至2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金额被视为“数额巨大”。
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一具体的判定标准会受到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于犯罪数额的认定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经济损失,也可能涵盖了间接损失。
例如,由于合同诈骗行为导致受害人失去的原本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等等。
此外,犯罪数额也是衡量刑事责任轻重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涉及到数额巨大的案件时,被告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
合同诈骗罪案件中,受害者要在刑事立案后尽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提供合同文件、付款凭证、财物损失清单等证据。法院会依案情和证据评估确定赔偿范围和数值,赔偿主要是直接物质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