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质量问题找哪个部门投诉
产品质量投诉应向何部门提出
假如在消费过程中遭遇商品品质问题,消费者完全有权利向以下部门投递相应的投诉:
首先,消费者可选择亲自前往本地的市场监管总局及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投诉。
其次,消费者也可选择寻求消费者保护协会等法律赋予咨询权力的团体提供帮助,从而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得到维护。
最后,在察觉到存在品质问题的时候,消费者务必立即采取行动,向相关部门提出投诉,以实现有效的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二条
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产品质量问题责任如何认定
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通常会从以下三个关键维度进行判定确认:
首先,基于:
1)默示担保条件;
即根据国家依法制定的行政法规所明确规定的关于产品质量所必备的强制性要求与条件来加以参照。
其次,是建立在:
2)明示担保条件;
即采用公开明确的产品标准为依据,以此决定产品质量的优良程度以及厘定相关的产品质量责任界线。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标准,只要被生产企业采纳并准确地标记在其产品识别标志上,便自动成为生产商向消费者传达的关于承担相应义务与保障监督的明确承诺保证。
最后,产品存在的缺陷也是至关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
3)即指产品本身具备着可能危害到他人人身安全或财产权益的不可接受的风险隐患,进而导致了客户与消费者受到了人身损伤甚至财产损失等情况的发生。
因此,产品存在缺陷便是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初始且必要的前提条件。《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产品质量问题诬陷罪怎么判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范体系中,诬陷罪被明确表述为诬告陷害罪。若涉及到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诬告陷害行为,则需审慎评估该行为是否满足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素。诬告陷害罪是指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进行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的违法行为。对于此类犯罪的量刑标准,通常情况下会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若情节恶劣,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在判定是否构成诬告陷害罪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诬告的内容是否系无中生有,是否存在故意使他人遭受刑事追诉的主观恶意,以及行为是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此外,还应全面考量诬告行为对被诬陷者的声誉、职业生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遭遇商品品质问题,消费者可向以下部门投诉:前往市场监管总局或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寻求消费者保护协会等法律团体的帮助;及时行动,向相关部门提出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