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是否支持伤残赔偿金
在涉及故意伤害罪的案件中,受害者有权获得法定的伤残赔偿金。而若该罪行导致被害人身心遭受严重创伤并落下残疾,那么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的法律责任,同时请求判决其支付相应的费用,例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二、故意伤害能缓刑吗
1、涉及到故意对他人实施人身伤害行为的罪犯,如若得到法院的判决支持,并量刑在短期有期徒刑与拘役的范畴,同时满足缓期执行的法定条件,那么可以选择对他们施行缓刑,即由法院先确定为犯罪嫌疑人,但暂时不予执行所宣判的刑罚。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某人具有明显的重伤意图并且已经着手实行了相应的动作,然而由于出现了意志之外的因素导致最终未能达成目的,那么应该将此情况视为遗愿重伤(未遂)处理。
2、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道德层面上,侵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益都是不可容忍的行为。
这里所提的"身体权",实则是指自然人以维护其肢体、器官以及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人格权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身体权”属于他人的权益,所以,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某人故意伤害自身的身体,一般不会被认定为犯罪。
只有当这种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触犯相关的刑法条款时,才可能被判定为犯罪。
此外,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为之,也就是说行为人应当明知自己的行为必定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然后希望或者放任这样的情形发生。
在通常的情况下,对于行为人的伤害行为可能会对受害者带来何种程度的伤害,行为人并不一定有着清晰的预见和追求。
即便最终导致何种程度的结果也在行为人的主观心理预期之中,所以,我们一般可以按照实际的伤害结果来判断是故意造成轻伤还是重伤。
不过,刻意造成轻伤的犯罪同样也存在着犯罪未遂的可能性。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故意伤害能赔偿多少
在涉及故意伤害的案件中,赔偿金额并无统一固定之数,而是受到诸多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其中,主要涵盖了受害者因本次事件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护理工资、误工费用以及相应的营养补贴和交通费用等等。而对于医疗费用来说,我们会严格依据实际发生的医疗支出凭证为基础予以认定。至于误工费用,我们需要通过对受害者误工时间长短以及收入水平的客观评估后才能给出合理建议。与此同时,护理费用的计算也将依据护理人员的收入或者相应的护理服务标准进行核算。至于营养补贴和交通费用,我们将会根据事实情况进行适度考虑。当然,若是致残情况达到了法定标准,那么还须进一步支付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及残疾辅助器具费用。另外,精神上受到伤害的受害者亦有权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其金额的确定将结合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具体侵权行为的恶劣性、侵权现场、实施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衡量。总的来说,每位受害者所需的具体赔偿金额都需要经过全面的考量,最终由双方当事人根据协商结果或者依法判决确定,以便实现公正公平的裁决。
故意伤害罪案件中,受害者有权申请伤残赔偿金。若罪行导致被害人身心受创并残疾,受害者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责并请求判决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及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