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纠纷案件均应由侵权行为发生地点或被告实际居住地址所在的当地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和裁决。
其中,“侵权行为发生地点”包括了实施被控告的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以及其他相关设备所位于的地点。
对于难以准确辨别侵权行为发生地点与被告实际居住地址的情况下,若原告能在某台发现涉嫌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或者其他设备所在地找到相关证据的话,那么此处便可被视为是该侵权行为的发生地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该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已经过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
二、如何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范围
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范围通常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若侵权行为实施地与侵权结果发生地不一致,原告可选择其中之一的法院起诉。若被告住所地与侵权行为地均有管辖权,原告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向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如专利侵权案件,可能由特定的知识产权法院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总之,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范围需综合考虑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等因素,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网络犯罪的立案标准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一般来说,若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涉及盗窃、诈骗、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只要有相关犯罪行为及相应数额或情节,即可能立案。例如,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可立案。另外,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等情形,也会予以立案。不同的网络犯罪类型,立案标准会有所差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专属地管辖,由侵权行为发生地(如网络服务器、终端等设备所在地)或被告实际居住地法院审理。如侵权行为地不明,原告能提供设备所在地证据的,可视为侵权行为发生地。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