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进行虚假宣传时,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处罚。
倘若其行为与《广告法》相抵触,那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便会采取行动。
首先,会责令主播停止发布相关广告,同时要求广告主在特定范围内消除不良影响。
对于广告费用的处罚力度也较为严厉,若能计算出广告费用,将处其三倍到五倍的罚款;
要是广告费用难以计算或者明显偏低,就会处以二十万元到一百万元的罚款。
倘若在两年内,主播有三次以上此类违法行为,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处罚会进一步加重,广告费用处于五倍到十倍的罚款区间,若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偏低,罚款则为一百万元到二百万元。
不仅如此,还可能吊销其营业执照,并且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在一年内不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而如果情节严重达到犯罪的程度,主播还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果。
二、主播虚假宣传消费者咋维权
若遭遇主播虚假宣传,消费者可按以下方式维权: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播虚假宣传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退货。
收集证据是关键,如直播录像、聊天记录、购买凭证等,用以证明主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可先与商家或主播协商解决,要求其承担退款、赔偿等责任。若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请求协助调解。
若虚假宣传行为严重,消费者还可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主播和商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相关主体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同时,涉及欺诈等刑事犯罪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主播诱导消费在法律上如何论处
主播诱导消费若符合一定情形,可能涉及不同法律责任:
民事层面:若主播通过虚假宣传、隐瞒重要事实等欺诈手段诱导消费者消费,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消费者有权依据《民法典》中关于欺诈的规定,请求撤销该消费合同,要求商家退款退货。商家承担退款责任后,若主播存在过错,商家可向主播追偿。
行政层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主播诱导消费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责令改正,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等处罚。
刑事层面:若主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诱导消费,骗取数额较大财物,可能涉嫌诈骗罪,将依据《刑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探讨主播虚假宣传怎么处罚这一问题时,我们还应关注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些情况。比如,除了主播自身会面临处罚外,背后的直播平台若对虚假宣传行为未尽到合理监管责任,也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另外,消费者因主播虚假宣传遭受损失,如何进行有效的索赔也是关键。虚假宣传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破坏市场秩序。要是您对主播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平台责任界定以及消费者索赔途径等方面存在疑问,别再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