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赔偿父母要承担吗
通常来讲,未成年导致他人受损害的赔偿责任,是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来承担的。
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法定的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的行为负责。
要是未成年人有财产,那就得先从他自己的财产里支付赔偿费用,要是钱不够了,就由父母等监护人来赔偿。
法律规定,监护人得履行监护的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的权益。
要是监护人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从而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的责任。
因此,一般情况下未成年赔偿时父母需要承担责任,除非能够证明监护人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并且不存在过错等特殊情况。
二、未成年犯罪父母需承担法律责任吗
未成年犯罪,父母在不同方面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赔偿方面,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未成年大多属于此类情况,其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父母作为监护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在刑事上,父母本身通常不承担刑事责任,犯罪的未成年人自己承担相应罪责。但如果父母存在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定情形,父母就会因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要承担相应刑事法律责任。
另外,从法律规定及社会实际看,父母还负有对未成年子女教育、监管不力的责任。司法机关可责令其严加管教,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等措施,督促父母更好履行监护职责。
三、未成年侵权父母需担责范围如何界定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若未成年人有财产,先从其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这意味着在界定父母担责范围时,首先看未成年人有无财产。
对于有财产的未成年人侵权,其本人财产优先用于赔偿对方损失,剩余不足部分才由父母承担赔偿责任。若未成年人无财产,则全部赔偿责任由父母承担。父母作为监护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即不论其是否尽到监护职责,都要对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负责,但如果能证明已尽到监护职责,可减轻责任。
在探讨未成年赔偿父母是否要承担这一问题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父母往往需担责。而与之紧密相关的拓展问题是,若父母确实没有经济能力承担未成年造成的赔偿,该怎么办?以及如果父母离婚了,未成年赔偿责任在父母之间该如何分配?这些复杂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倘若你正面临这些围绕未成年赔偿的棘手状况,对其中的法律细节存在诸多疑惑,那么请果断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提供详尽且准确的解答,帮你理清思路。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