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在获得赔偿后,依然有可能被判处实刑。
赔偿主要是给被害人提供民事赔偿,目的是减少被害人的损失,不过这不会对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认定产生影响。
要是犯罪情节较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即便已经进行了赔偿,法院还是有可能依照法律规定判处实刑,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但要是存在赔偿行为得到被害人谅解等情况,在量刑的时候就可能会把它当作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因素,这样就有可能降低判处实刑的概率或者减轻刑期。
总之,赔偿与否和是否判处实刑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关联,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来作出判定。
二、刑事案件获谅解后就一定能缓刑吗
刑事案件中,获得被害人谅解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判处缓刑。
缓刑适用需同时符合多个条件,依据《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其中,获得谅解通常能作为认定悔罪表现的一个考量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适用缓刑的可能性。但这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若犯罪行为本身情节严重,比如犯罪手段恶劣、犯罪后果严重,即便取得谅解,也可能不符合缓刑条件。此外,如果存在累犯等法定不适用缓刑的情形,即使有谅解也不能适用缓刑。所以,谅解只是影响缓刑判定的因素之一,并非必然导致缓刑结果。
三、刑事案件获谅解后还会被重判吗
在刑事案件中,获得被害人谅解并不必然排除重判的可能性。
首先,谅解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然而,最终量刑仍需全面考量案件事实。若犯罪行为本身情节恶劣、危害后果严重、犯罪人主观恶性大、再犯可能性高,即便取得谅解,法院仍可能依法判处较重刑罚。例如一些严重暴力犯罪,即便有谅解,也难以改变重判的结果。总之,谅解对量刑有积极作用,但不是决定是否重判的唯一因素。
当探讨刑事案件赔偿后还会判实刑吗这一问题时,我们要知道,赔偿情况虽会影响量刑,但不是决定是否判实刑的唯一因素。除了赔偿与实刑的关系,还存在一些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即使进行了赔偿,若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大,仍可能被判处实刑;而在赔偿后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书,这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量刑。如果您对刑事案件赔偿后具体的量刑标准、谅解书在量刑中的作用等问题感到疑惑,不用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