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诉案件里,可别以为赔偿了对方,就肯定不会被起诉。
要是犯罪行为让被害人遭了损失,那被告人要是积极去赔偿,这在量刑的时候,能当作一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不过,如果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就算已经赔偿了,那也很有可能还是会被提起公诉的。
就比如说那些特别严重的暴力犯罪,还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之类的,哪怕赔偿了,也不能把他们的刑事责任给免除掉,照样得进入公诉程序。
总的来说,赔偿对方仅仅只是会影响到量刑的一个因素而已,可没办法决定到底会不会被起诉,到底会是啥情况,那得根据案件本身的性质、情节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好好判断才行。
二、公诉案件获对方谅解就不会判刑吗
在公诉案件中,即使获得对方谅解,也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判刑。
谅解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达成的和解,被害人对被告人行为的一定程度的宽恕。从法律角度看,这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
然而,公诉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犯罪行为提起诉讼,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个人权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法院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
若犯罪情节轻微,获得谅解后,法院可能会从轻、减轻处罚,甚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免予刑事处罚;但犯罪情节严重的,即便有谅解,也依然会依法判刑,只是在量刑上可能会适当考虑从轻。
三、公诉案件获对方谅解就不会判刑了
这种说法不准确。在公诉案件中,获得对方谅解对量刑有积极影响,但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判刑。
谅解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对于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在量刑时也会考虑谅解情节,可能从轻、减轻处罚甚至适用缓刑。
然而,对于严重犯罪,即便取得谅解,司法机关仍会依法定罪量刑,只是在量刑幅度上会适当考量谅解因素,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
当探讨公诉案件赔偿对方了还会被起诉这个问题时,我们要知道,即便进行了赔偿,起诉与否主要取决于犯罪事实和法律规定。即使赔偿到位,司法机关基于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仍可能提起公诉。不过,积极赔偿在量刑时通常会作为从轻情节考量。此外,若达成刑事和解,在一些情况下对案件处理会有积极影响,但并不必然免除起诉。要是你对公诉案件赔偿后的起诉标准、刑事和解具体程序等相关问题存在疑问,别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