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加1赔偿有上限么
“N+1赔偿”,那可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常用的一种经济补偿方式。
在法律层面来讲,这里面的“1”,就是所谓的代通知金,它是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来确定的。
再说说“N”的计算,这其实就是经济补偿。
一般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算,每满一年,就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要是满了六个月但还没到一年,那就按一年来算;要是不满六个月,就给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不过,如果月工资比用人单位所在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还要高,那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就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来给,而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能超过十二年。
这就是“N+1赔偿”的大概情况,大家可都得清楚了解,这样在遇到相关事情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N加1赔偿计算方式有法律标准吗
“N+1赔偿”有明确法律标准。“N”指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1”指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需注意,用人单位支付“N+1赔偿”需符合法定情形,如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等,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还可主张2N赔偿。
三、N加1赔偿计算基数有法律标准吗
“N+1赔偿”中,“N”指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1”指用人单位在符合特定情形下,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计算基数有明确法律标准。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当探讨“N加1赔偿有上限么”这一问题时,我们发现其上限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计算N加1赔偿时,月工资是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含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那劳动者的哪些收入不应计入这个计算范畴呢?另外,不同地区对于N加1赔偿的具体执行标准是否有差异呢?要是你对“N加1赔偿”的计算细节、具体标准等还有诸多疑问,别烦恼,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