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侵权案里,通常把未成年人列为被告。毕竟是他们引发了侵权行为。
按《民法典》,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侵权,监护人担责,得一同列为共同被告。因为监护人有监管教育义务,就得承担后果。
原告是被侵权方,以实际受害主体为准。若也是未成年人,由法定代理人代其诉讼。法定代理人代做相关诉讼行为,保障诉讼推进。
二、未成年人侵权肖像权怎么办
对于未成年人侵犯肖像权,得区分情况处理。要是未成年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由监护人担。监护人要做些补救措施,像停止侵权、消除不良影响、赔礼道歉还有赔偿损失等。
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侵权,其有财产的话,先从本人财产支付赔偿费;不够的部分,由监护人补上。
被侵权人要先明确侵权情况,收集证据,例如照片、视频。接着和监护人沟通索赔。若协商无果,可起诉到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维权。
三、未成年人侵权能免除侵权责任吗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未成年人侵权的问题,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侵权是不能免除侵权责任的,不过会根据他们的年龄以及智力等具体情况来减轻相应的责任。
我国法律明确,当未成年人达到八周岁以上时,就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要是这些未成年人实施了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那么就由他们的监护人来承担侵权责任。
倘若监护人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那么就可以对其侵权责任进行减轻。
而对于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时,毫无疑问是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同样的,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职责,也能够减轻其侵权责任。
所以,未成年人侵权后,大多是由其监护人来承担责任的。
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比如监护人已经尽到了应尽的监护义务等,其侵权责任是可以被减轻的。
这既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明确了监护人在其中应尽的责任。
当探讨未成年人侵权如何列当事人这一问题时,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要点需要关注。在实际情况中,除了明确当事人的列法,还涉及到责任承担问题。比如,在多数情形下,未成年人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能力,其监护人往往需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那么,如何准确界定监护人的责任范围呢?另外,若侵权行为存在多个未成年人参与,又该如何合理区分他们在案件中的地位和责任呢?倘若你对未成年人侵权列当事人以及这些相关拓展问题仍有疑问,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