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不执行该怎么办
若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不执行,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上劳动仲裁裁决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会依法对用人单位采取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其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法院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若其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将被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这些强制手段,促使用人单位履行仲裁裁决确定的义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二、劳动仲裁后单位不执行可申请哪些法律手段
劳动仲裁后单位不执行,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法律手段: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可在仲裁裁决生效后,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要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仲裁裁决书等材料。
其次,若单位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劳动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此外,劳动者还可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由其责令单位限期执行,单位逾期不履行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依法处理。
三、劳动仲裁后单位不执行可通过法律强制吗
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生效后,若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确定的义务,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时,需准备好仲裁裁决书、强制执行申请书等材料,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受理后,会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若用人单位仍拒不履行,法院有权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其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当我们探讨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不执行该怎么办时,这其实还延伸出了其他相关问题。比如,申请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谁承担,一般来说,强制执行的费用通常是由被执行人,也就是用人单位承担。另外,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转移财产等恶意逃避执行,劳动者又该如何应对。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可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让用人单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若你在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不执行,或是对强制执行费用、应对恶意逃避执行等方面存在疑问,别让问题困扰你,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