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赔偿款项由谁来支付
1.工伤赔偿款项支付主体依据用人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费分两种情况。若用人单位依法缴纳,部分赔偿项目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等;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如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等。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费用由用人单位按规定标准支付。
2.对于依法缴纳保险费的情况,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应明确各自支付项目,及时履行支付义务,避免推诿。
3.对于未依法缴纳保险费的情况,用人单位需积极承担赔偿责任。若不支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依法向用人单位追偿,以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二、工伤赔偿责任主体认定有何法律依据
工伤赔偿责任主体认定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司法解释。
若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责任主体通常是工伤保险基金与用人单位。前者支付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后者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当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责任主体为用人单位,其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存在劳务派遣情形,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劳务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若用工单位有过错,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单位违法转包、分包业务,承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三、工伤赔偿支付主体不履行义务怎么办
若工伤赔偿支付主体不履行义务,可按以下步骤维权:
首先,确认是否已签订赔偿协议或有生效法律文书。若有赔偿协议,可依据《民法典》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支付主体履行协议义务。若已有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等生效法律文书,支付主体不履行,根据《民事诉讼法》,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支付主体的财产,也可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
其次,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医疗费用票据等,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探讨工伤款项由谁来支付时,除了明确支付主体,还有相关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工伤认定的时间范围,一般来说,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另外,工伤赔偿的具体项目和标准也十分关键,不同等级的工伤赔偿金额差异较大。如果您对工伤认定流程、赔偿项目标准以及工伤款项支付等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