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职了拖欠工资超过两年还能要回吗
1.离职后被拖欠工资超两年,能不能要回得分情况。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是一年,从知道权利被侵害时算起。要是这两年持续向单位要工资,像书面、微信等方式,仲裁时效中断,时效重新算,有机会要回工资。
2.劳动关系存续时因拖欠报酬起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终止的话,要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离职超两年且无时效中断情况,仲裁主张工资可能遇时效抗辩,但也能和单位协商解决。
二、离职超两年被拖欠工资追讨有法律依据吗
离职超两年被拖欠工资,追讨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若超一年仲裁时效申请仲裁,可能会被驳回请求。
不过,若存在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况,仲裁时效可重新计算。同时,即便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仍可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工资。根据《民法典》,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所以离职超两年起诉追讨工资,未超诉讼时效,法院会受理,如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及工资拖欠事实,法院会支持合理诉求。
三、离职超两年被拖欠工资,通过法律还能要回吗
离职超两年被拖欠工资,仍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离职超两年,大概率已过仲裁时效。不过,若存在时效中断情形,如向单位主张过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时效可重新计算。
即便仲裁时效已过,仍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若单位未以仲裁时效抗辩,法院不会主动适用时效规定;若单位提出时效抗辩,劳动者有败诉风险,但能证明存在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的除外。所以,可先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工资数额及曾主张权利的证据,再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当探讨离职了拖欠工资两年还能要回吗这个问题时,除了直接的答案外,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了解。一方面,若成功要回工资,涉及到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问题要留意,根据规定,工资收入达到一定标准需依法纳税。另一方面,如果在追讨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维权成本,比如律师费等,能否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也是大家关心的。你是否正面临这样的工资追讨难题呢?若对于追讨工资的流程、证据收集以及后续税务处理等方面还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