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施工合同纠纷能否约定仲裁
建设施工合同纠纷能约定仲裁。按照法律,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和财产权益纠纷能仲裁。
想通过仲裁解决,要在合同里订有效仲裁协议,或纠纷发生后达成协议。协议要包含请求仲裁意思、仲裁事项及选定的仲裁委。
约定仲裁一般就排除了法院管辖。而且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有约束力。约定前要综合考虑仲裁机构各方面因素,谨慎决定,维护自身权益。
二、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约定仲裁的效力如何认定
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约定仲裁的效力认定,需从多方面判断。
首先,依据《仲裁法》,约定应具备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若约定中这三项不明确,可能影响效力。比如仅泛泛提及“发生纠纷提交仲裁解决”,未明确仲裁机构,效力就存疑。
其次,约定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该约定无效。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中若将专属管辖事项约定仲裁,可能不被认可。
再者,约定要体现双方真实意愿。若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致使一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仲裁协议,该协议可被撤销。
此外,若合同无效、变更、解除、终止,不影响仲裁协议效力。只要仲裁协议本身有效,纠纷仍应通过仲裁解决。
三、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约定仲裁是否受法律保护
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约定仲裁通常受法律保护。依据《仲裁法》,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建设施工合同双方若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纠纷发生前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且该约定符合法定要求,如明确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事项属于可仲裁范围等,那么该仲裁约定有效,受法律保护。发生纠纷时,一方应依约定申请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
不过,若仲裁协议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等,则不受法律保护。
当探讨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约定仲裁时,除了了解仲裁本身,还有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一旦仲裁结果出来,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另外,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如果仲裁协议存在瑕疵,可能导致仲裁程序无法顺利进行。在建设施工领域,合同纠纷复杂多样,选择仲裁作为解决方式能体现高效和专业。若你在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约定仲裁方面,对仲裁协议的起草、仲裁裁决执行等还有疑问,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家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