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效力待定的合同一般要履行吗
效力待定的合同在被追认前,一般不建议履行。效力待定合同主要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等。此类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若贸然履行,可能面临合同最终不生效的风险,导致已履行行为可能无法得到预期回报。比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超出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范围的合同,在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前履行,若未获追认,履行方可能遭受损失。但如果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等情形,构成表见代理,合同有效,此时可按有效合同履行。总之,效力待定合同在未经追认等确定有效前,履行需谨慎,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以避免潜在法律风险。
二、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不履行有何法律后果
效力待定合同指合同成立后,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经有权人追认才能生效。若不履行此类合同,法律后果如下:
若合同最终未获追认而确定无效,不履行一方无需承担履行合同的责任,但可能因过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对方信赖利益损失。
若合同经追认有效,不履行方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依据《民法典》规定,守约方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赔偿损失范围涵盖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旨在使守约方恢复到合同正常履行时的状态。
三、民法典里可撤销合同是否也需履行
在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当事人需履行。根据《民法典》规定,可撤销合同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下订立的合同。
在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一旦撤销权人在法定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合同自始无效,此时就无需继续履行,且当事人需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方还应赔偿对方因此受到的损失。若撤销权人未在除斥期间行使权利,撤销权消灭,合同继续有效,当事人仍需履行。
当探讨民法典中效力待定的合同一般要履行吗这个问题时,除了这个核心疑问,还有相关拓展情况值得关注。比如效力待定合同在追认前一方擅自履行,若最终合同未被追认,已履行方的权益该如何保障。此外,对于效力待定合同中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其行使的具体程序和后果也很关键。这些与效力待定合同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实际处理合同事务时都可能遇到。如果您对效力待定合同的履行、权益保障、撤销权等相关法律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别错过获得精准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