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如何认定
1.民法典对动物致人损害责任认定区分多种情形。一般饲养动物致害,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若损害由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可减责或免责。
2.违反管理规定未采取安全措施致害,饲养人或管理人担责,仅在被侵权人故意造成损害时可减责。
3.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致害,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绝对无过错责任,无免责事由。
4.遗弃、逃逸动物致害,由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担责。因第三人过错致动物伤人,被侵权人可向饲养人、管理人或第三人索赔,前者赔偿后可向第三人追偿。
解决措施和建议:饲养人应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对动物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公众自身要增强安全意识,避免故意挑衅动物;发生侵权纠纷时,各方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民法典中动物致损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根据《民法典》,动物致损赔偿金额确定方式如下:
首先,需明确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其次,确定责任划分。一般情况下,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可减轻或不承担责任。
赔偿金额根据实际损失计算。医疗费以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等确定;误工费按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若双方对赔偿金额有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解决,诉讼中可能需进行鉴定评估实际损失。
三、民法典动物致人损害赔偿金额怎样确定
依据《民法典》,动物致人损害赔偿金额按以下原则确定:
首先,遵循填平原则,即赔偿应填补受害人实际损失。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其次,确定责任比例。若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有过错,一般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若受害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可减轻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例如,受害人故意挑衅动物被咬伤,饲养人赔偿责任会相应减轻。
最后,赔偿金额需结合实际票据、鉴定意见等证据确定。如医疗费以医院票据为准,残疾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等计算。
当探讨民法典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如何认定时,除了基础的责任认定,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关注。比如,动物致人损害后赔偿范围包括哪些,通常涵盖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若造成残疾或死亡,还有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另外,若被侵权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又该如何减轻。在实际生活中,动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你是否遇到过类似困扰呢?若对于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计算、责任减轻情形等问题存在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