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效仲裁的规定是什么
仲裁裁决在一些情况可能无效。若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平等主体间合同及财产权益纠纷范围,涉及人身关系等不可仲裁事项,仲裁可能无效。
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书面内容有瑕疵,没明确请求仲裁意思、事项、仲裁委等,协议可能无效。
仲裁庭组成或程序违法,像仲裁员没回避、没给当事人充分发言机会。
仲裁依据伪造证据,或对方隐瞒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仲裁员索贿受贿等,当事人可向仲裁委所在地中院申请撤销裁决。
二、无效仲裁后当事人权益如何通过法律保障
若仲裁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可通过以下途径保障权益:
提起诉讼:根据《仲裁法》,仲裁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一般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侵权纠纷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当事人也能重新协商,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再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重新选定仲裁机构和仲裁员,按仲裁程序处理。
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为防止对方转移财产或证据灭失,在诉讼或仲裁前、过程中,可依法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
三、无效仲裁下当事人权益如何依法保障
若仲裁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可通过以下途径依法保障权益:
首先,若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可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这需双方自愿且就仲裁事项、仲裁委员会等达成明确约定。
其次,若无法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可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等法院起诉。
再者,若仲裁裁决因程序违法、证据伪造等法定情形被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同样可通过重新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解决纠纷。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应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以支持自身诉求。
在了解无效仲裁的规定是什么时,除了知晓这些规定本身,还需关注其引发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当仲裁被判定无效后,当事人该如何推进后续的纠纷解决程序是个关键。通常,当事人可能需要重新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比如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而且,无效仲裁过程中已产生的费用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定由过错方承担。若你对无效仲裁后的程序选择、费用承担等问题存在疑惑,或是想深入了解无效仲裁的具体细节,不要错过解决困惑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