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条件:
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侮辱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
犯罪对象:
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的行为,不构成侮辱罪。
量刑标准: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侮辱他人治安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判定:
情节较重,一般可以从手段、行为对象、行为次数、行为后果等方面来判定。
例如,使用极端侮辱性语言、多次侮辱同一对象、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情况,均可视为情节较重。
三、侮辱罪与治安处罚的区别
法律依据不同:
侮辱罪依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侮辱行为的治安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进行。
适用范围不同:
侮辱罪适用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形。
治安处罚适用于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处罚力度不同:
侮辱罪的处罚更为严厉,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治安处罚相对较轻,主要是警告、罚款、拘留等形式。
四、侮辱行为的认定
公然侮辱:
公然侮辱是指在公众场合或者使用公众传播手段对他人进行侮辱。
“公然”指的是行为在一定范围内被第三人知晓。
情节严重:
行为人的侮辱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行为的情节是否严重来判断。
一般来说,侮辱行为对被侮辱人的名誉造成了严重影响,或者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才构成情节严重。
证据要求:
在侮辱罪的认定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行为人的侮辱行为。
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侮辱他人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也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刑法》的规定,侮辱他人罪的立案标准强调的是情节严重,即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会构成犯罪。而在治安管理处罚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即使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也会受到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
在实践中,对于侮辱行为的认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特别是要考虑到行为的性质、手段、后果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对于受到侮辱的个人而言,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于实施侮辱行为的人,应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