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
首先,我们探讨下民事侵权责任相关的内容。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他人造成的损害,合理的做法是要求他们的监护人担负起侵权责任。但是,若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已经尽责,那么他/她可以相应地减轻负担。换言之,如果监护人已经付出最大努力预防这类不当行动,就可以避免承担过于沉重的责任。
其次,当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未按照其应尽的职责范围内的责任来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情形为大家详细解释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规定。具体而言,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所需考虑的主要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寻衅滋事罪等。
另外,还涉及到了性侵和侵财犯罪以及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相关规定可分为以下三类:
(1)已满十二周岁但仍未成年的人,若犯有诸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严重违法行为,且特别残忍的手段导致受害者重伤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并造成恶劣影响,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后无人追究其责任时,则该未成年人需负一定的刑事责任。
(2)已年满十四周岁但尚未成年的人,若涉及到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犯罪行为,也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3)凡已年满十六周岁的成年人,无论是否犯罪,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校园欺凌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首要之务是,若您发现自己或家庭成员身陷欺凌危机中,务必及时向所在学校汇报情况。学校作为提供教育服务机构及应对校园暴力的主导力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开展深入调查,对涉事者进行严肃处理,以及为受欺负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等多重保障环节。
2.然而,倘若您发觉学校并未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反欺凌举措,或对处理结果感到相当不满,则可考虑向校外主管机构进行申诉。地方性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对委托其监管的学校进行必要的监督,以确保学校对于此类事件能够予以充分的关注与解决。
3.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比如欺凌行为涉及到人身伤害、恶意威胁、恐吓等严重触犯刑法法规条款的嫌疑时,应积极寻求警方协助。此举在于警方将担负起负责调查各类线索,如若证实存在违法行为,那么他们将会采取相应的正当法律手段,对实施欺凌行径的人员进行刑事处分。
4.而对于那些因遭受欺凌所致身心受创的受害人来说,获取合理补偿也同样是合情合法之事。在此情况之下,您有权利进一步通过法律诉讼程序,要求施暴者或者关联方进行损害赔偿。由于必须确实证明欺凌行为与受害者所受到的损伤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联系,因此我们建议所有参与处理欺凌事件的各方,都需密切注意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这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这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这拘留或者五百元这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这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这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在法律责任方面,校园欺凌问题主要涉及到民事与刑事两类责任。在民事责任层面,如果未成年欺凌行为人的监护人未能充分履行监护义务,那么他们将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同样地,如果学校或者其他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未能有效履行其应负的职责,也需要对因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刑事责任方面,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可能会面临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多种指控,具体的年龄划分标准如下所示:对于年满12周岁但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倘若其犯罪情节严重并使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则应视为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对于年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触犯了特定的严重罪行,也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至于年满16周岁的成年人,无论其是否为未成年人,只要其触犯了刑事法律法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