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劫持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哪里
作为一种特定的犯罪行为,“劫持航空器罪”这一术语,其完整表述为“劫持航空器罪”,主要针对的犯罪行为是针对航空器实施非法控制,且其犯罪意图在于掌控或威慑机组工作人员以及机上乘客,往往涉及到跨境的犯罪活动。与此同时,“故意伤害罪”所涵盖的范围则是指行为当事人蓄意进行非法的伤害行为,对他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区分这两种罪行的关键在于犯罪分子针对的犯罪客体、他们的犯罪目的及采取的施行手段。相较而言,“劫持航空器罪”更加关注对公众安全的潜在威胁,而“故意伤害罪”则主要针对的是个体的人身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劫持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犯罪之间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所侵害对象存在显著区别。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寻衅滋事罪所针对的是社会公众共同遵守的秩序;而抢劫罪则直接指向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所有权。
其次,从主观态度的角度来看,寻衅滋事案中的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其主要目的在于挑衅,滋生事端;相比之下,抢劫罪中的行为人则具备明确的意图,即通过使用暴力、威胁或其它不正当手段,占有其他人的财物。对于此类行为,依据现行的刑法规定,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