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车辆找到后扣车吗
当肇事逃逸犯罪车辆得以追捕并寻获之后,执法机关通常会依法采取暂扣车辆措施。之所以会选择实施这一措施,主要是因为肇事逃逸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且对案件的全面深入调查及后续处理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在此前提下,对涉案车辆予以暂时扣押,既有利于确保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工作,以便准确掌握事故发生当时的车辆状态及其与事故成因的关联性;又可防范车辆可能遭到嫌疑人员擅自处置或改装篡改等风险手段,从而更好地维护受害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九条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扣留事故车辆所载货物。对所载货物在核实重量、体积及货物损失后,通知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货物所有人自行处理。无法通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不自行处理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严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停车场停放扣留的事故车辆。
肇事逃逸车辆被捕获后,执法机关常依法暂扣车辆。此举因逃逸违反交规、损害公益,且妨碍案件调查。暂扣便于技术鉴定,明确事故车辆状态与成因关系;同时防止车辆被擅自处理或篡改,有效保障受害者权益。
二、肇事逃逸车主负责吗
对于涉及交通肇事逃逸的车主,其依法应当承担事故的相应责任。
根据现行法规,逃逸方需承担事故的全责;
但若存在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另一方责任人亦存在过失,则可适当减轻上述责任部分。
在未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肇事逃逸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具体处罚措施包括,被处以二百元人民币以上至二千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以及至少十五日的行政拘留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三、肇事逃逸车辆重大损失怎么判
依照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相关法律法规,若肇事者因逃避责任而导致他人车辆遭受严重损毁的行为,有可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法官将全面结合事故责任归属、肇事逃逸情节以及车辆损失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量刑裁定。通常而言,情节轻微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情节较为恶劣者,则需接受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然而,在实际事例处理中,仍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必须明确事故责任的划分,以判断肇事方是否应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其次,对车辆损失程度的准确评估亦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肇事方的主观过失、是否存在自首情节等因素,均会对量刑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如您遭遇类似情况,我们强烈建议您立即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为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肇事逃逸车辆被捕获后,执法机关常依法暂扣车辆。此举因逃逸违反交规、损害公益,且妨碍案件调查。暂扣便于技术鉴定,明确事故车辆状态与成因关系;同时防止车辆被擅自处理或篡改,有效保障受害者权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