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约金过高请求降低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对于过高违约金申请减免的规定
关于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其主要的法律依据可概括如下:若当事人主张约定之违约金过高,申请适当降低之,则人民法院应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结合考量合同的履行状况、当事人的过失程度及期待利益等诸多关键要素,依据公平原则与诚信原则进行精准评估后做出裁判。当约定之违约金低于所造成之损失时,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提高;反之,若约定之违约金过于超过所造成之损失,当事人同样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度减少。值得强调的是,仅因约定之违约金过高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合同无效。如出现该种情况,当事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时申请法院对约定之违约金作相应调整。如果约定之违约金过度超出所遭受之损失,那么当事人也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进行合理下调。此外,法律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秉持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应当立足于实际损失这一基础;其次,要综合考虑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失程度及其期待利益等重要因素;最后,经慎重评估后,依照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作出最终裁决。然而,若要确认合同本身无效,则须满足特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1)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威胁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了国家利益;(2)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切身利益;(3)合同主体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这种行为有损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有关之强制性规定,即使是合同内容合法,亦属无效。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违约金过高的标准是什么呢?
对于约定违约金相较于所造损失过高的评判标准,主要参考规定的违约金与致使损失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此过程中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内容,即损失范畴及金额需符合该法所解释的法定赔偿损失范圍及数额设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损失划分为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两大类进行考量。在对约定义务人所承担的违约金是否过高等问题进行判断以及调降空间时,往往需要参照损失程度作为基准参照。司法实践中通常会有这样一个掌握标准,那就是当当事人所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的30%时,往往被视作“过度高于损失程度”。然而,这个界定并不应当过于僵化而导致出现实质性的不公平现象。即使如前所述,违约金确实略高于实际损失,只要没有达致“过度”的程度,那么司法酌减原则便不应选择性地应用。此外,法律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一方违约情形下,另一方有权要求支付特定数额的违约金;同样,也允许在合同条款中预先规定因违约而引发的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因此,当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实际损失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予以适度提高;反之,如果违约金确实明显高于实际损失,法院或仲裁机构亦可根据相关当事人的申请进行适度的向下调整。《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违约金过高如何认定及调整法律规定
依据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违约金过高的判断通常是参照违约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衡量标准。若双方签订之合约中双方所协议的违约金过于高出实际损失,守约方有权利向法庭或是仲裁委员会申请加以适度降低。在进行判断一份违约金是否过高的过程中,法庭或者仲裁委员会将全面考虑多个关键因素,这其中涵盖了合同执行状况、违约方的过失大小以及预期可能获得的利益等等。一般而言,判定是否“过高”会以违约行为产生的损失作为基准,倘若超过了损失的30%,那么这一行为通常就被认为是“严重超出损失范围”。至于调整的具体比率则要依据公正原则及诚信准则,并结合事例的特殊情境来决定。如若有一方提出希望调整违约金,他应承担起相应的举证责任,即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原先设定的违约金确实过高。最后,法庭或者仲裁委员会还需依照事例的真实事实和相关证据,自主作出合理调整。
法律规定,当违约金被认为过高时,当事人可以申请减少。法院会基于实际损失、合同履行状况、当事人过失程度等因素,并依据公平和诚信原则,对违约金进行适当调整。仅违约金过高并不导致合同无效,但合同若存在欺诈、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或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