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债权人行使了撤销权之后,如果已经进入到了强制执行的阶段,一般来讲,对于已经执行过的那部分,是需要进行相应处理的。
那些已经被执行掉的财产,要是撤销权符合条件成立了,法院很有可能就会下达裁定,把这些财产给追回来,然后要么还给债务人,要么就归入到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当中去,这样就能让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也能保证所有债权人都能公平地得到清偿。
而对于还没执行的那部分,执行程序就得先暂停一下,得等撤销权诉讼的结果确定了之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到底要不要继续执行。
要是撤销权成立了,那没执行的部分就不用再执行;要是撤销权不成立,那就继续按照原来的程序执行下去。
总之,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这件事,很有可能会对已经在进行的强制执行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地去判断和处理,可不能马虎大意。
二、债权人撤销后执行回转有哪些法律规定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以申请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执行回转是在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等情形下,将已执行的财产恢复到执行前状态。
《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明确,在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人民法院或其他有关机关撤销或变更的,原执行机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按照新的生效法律文书,作出执行回转的裁定,责令原申请执行人返还已取得的财产及其孳息。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
三、债权人撤销后执行异议该如何判定
债权人撤销权之诉与执行异议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程序。
在债权人撤销权诉讼胜诉后,涉及执行时若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法院主要从以下要点判定:首先审查执行标的的权属。若执行标的在撤销权诉讼被撤销前,形式上登记于债务人或其关联方名下,在撤销权胜诉后,应认定该财产权益已回归债权人可主张范围。
其次,判断案外人是否具有足以排除执行的权益。比如案外人是否在合理时间内善意取得该执行标的物权、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租赁关系且在查封之前已实际占有使用等。若案外人能证明其对执行标的有合法权益且优先于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法院可能支持执行异议;反之,若无法证明,则可能驳回异议。法院会综合全案证据、事实,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来判定执行异议是否成立。
当探讨债权人撤销后强制执行会怎样处理时,后续还有不少要点需关注。在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后,若进入强制执行阶段,财产的分配顺序至关重要。通常会先偿还优先债权,剩余财产再在普通债权人之间按比例分配。同时,若债务人在撤销权行使后仍有转移财产等妨碍执行行为,法院可依法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追究刑事责任。要是你对债权人撤销后强制执行的财产分配、债务人妨碍执行的应对等问题有疑问,别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法律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