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可以拒发工资给别人
在以下几种法定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拒发工资给员工:
一是员工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从员工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用于赔偿损失,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是员工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正常劳动,例如无故旷工等,用人单位可按照规章制度扣减相应工资。
三是员工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法定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下,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无需支付后续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扣发工资必须有合法依据和合理程序,不得随意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工资,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下被辞退可拿到补偿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辞退的。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被辞退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辞退的。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等。经济补偿金一般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三、什么情况下需要支付2倍经济赔偿费用
在劳动法律领域,用人单位存在以下一些情形时,需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
一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比如,在劳动者没有过错且不存在法定可解除情形下,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用人单位拒绝订立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而支付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是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种惩罚性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当探讨什么情况下可以拒发工资给别人时,这背后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要点。比如,即便存在可拒发工资的情形,在程序上也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能随意为之。同时,劳动者若对拒发工资有异议,后续的维权途径也很关键。要是因拒发工资引发劳动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也有明确规定。如果您在实际情况中遇到关于拒发工资的复杂问题,例如具体该如何合法操作、劳动者如何有效维权等,别让疑惑困扰您,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