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不能劳动仲裁
以下几种情况通常不能进行劳动仲裁:
一是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的情况。比如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等,这些不属于劳动争议,不能申请劳动仲裁。
二是超过仲裁时效的情况。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超过时效且无正当理由,仲裁委可能不予受理。
三是主体不适格。例如,用人单位已注销、劳动者不具备劳动主体资格(如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等,这种情况下申请劳动仲裁也不会被受理。
二、什么情况下赔2倍工资
在劳动法律领域,有两种常见情形用人单位需支付2倍工资:
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为了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比如劳动者入职2个月但公司一直未签合同,从第二个月起公司就需支付双倍工资。
二是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用人单位却拒绝订立,就需承担此法律责任。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主张该权益。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劝退员工
在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劝退员工:
一是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比如无法完成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不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等。
二是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例如多次旷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等。
三是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比如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公司重大经济损失。
四是员工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是员工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劝退时,用人单位应注意遵循法定程序,保留相关证据,避免产生法律风险。
当探讨什么情况下不能劳动仲裁时,我们还需关注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超过仲裁时效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仲裁请求不被受理。而且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范围的纠纷,同样不能进行劳动仲裁,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等。要是你在劳动过程中,不确定自身情形是否符合劳动仲裁条件,或者对不能仲裁的具体范围、仲裁时效的计算等问题有疑问,别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提供详细准确的解答与指导。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