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没钱赔偿可以辞职吗
1.工伤没钱赔偿时劳动者可以辞职,且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按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若已认定工伤且有伤残等级,辞职后能从工伤保险基金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单位没钱赔偿不影响离职。
2.解决措施和建议:
辞职不免除单位赔偿责任。劳动者可先与单位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应承担的赔偿。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能提起诉讼。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相关证据,以此保障自己顺利主张权益。
二、工伤没钱赔偿辞职后权益如何保障
工伤后单位没钱赔偿,辞职也可通过以下途径保障权益。首先,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这是主张权益的基础。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即便辞职,可与单位协商赔偿事宜,达成赔偿协议。
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各项工伤赔偿,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拿到仲裁裁决后,若单位仍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外,若单位存在转移财产等行为,可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其逃避赔偿责任。需注意,要在法定时效内主张权利,避免权益受损。
三、工伤未赔偿辞职后权益能否受法律保障
工伤未赔偿辞职后,权益一般仍受法律保障。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有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即使辞职,已认定工伤且被鉴定伤残等级的,依旧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比如,可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前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
若单位不履行支付义务,劳动者可在辞职后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可先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在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我们探讨工伤没钱赔偿可以辞职吗这个问题时,除了直接的答案,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情况值得了解。一方面,即便辞职,劳动者依然享有要求单位支付工伤赔偿的权利,单位不能因员工辞职就逃避赔偿责任。另一方面,若辞职后涉及后续的工伤治疗,仍可依据规定要求相应保障。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应得的权益,不会因辞职而消失。如果你正面临工伤没钱赔偿且考虑辞职的状况,或者对辞职后赔偿的具体流程、后续保障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