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职5年怎么赔偿
1.一般辞职5年后很难获得赔偿。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辞职5年远超此时效。
2.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导致员工辞职,理论上员工可获补偿。但要通过劳动仲裁争取权益,需有证据证明时效存在中止、中断情形,如曾向单位主张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等。然而时间久远,举证难度极大。
3.若不存在用人单位违法导致辞职的情况,员工主动辞职通常没有赔偿。
建议:如果员工认为自身有赔偿权益,应尽早收集和保管相关证据。若已辞职5年,可先自行评估证据是否充分,若证据不足则不建议贸然申请劳动仲裁,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辞职5年申请赔偿有哪些法律依据
一般情况下,辞职5年后申请赔偿可能已过仲裁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无时效中止、中断情形,辞职5年后申请赔偿,仲裁机构大概率不予受理。
不过,若存在特殊情况,比如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可就未超过时效部分主张赔偿。若能证明存在不可抗力等导致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也可能获得支持。
三、辞职5年还能依法获得哪些赔偿
一般情况下,辞职5年很难再获得赔偿。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该时效可因法定事由中断、中止,但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超过一年未提出仲裁申请的,通常会丧失胜诉权。
不过,若存在特殊情况,如当时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未能及时主张权利,且后续仍有新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有未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违法行为,可尝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说明情况。但总体而言,时隔5年维权面临较大法律障碍。
在探讨辞职5年怎么赔偿时,其实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辞职时若涉及未休年假,这部分应如何补偿。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对劳动者未休的年假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报酬。另外,若辞职时存在加班情况却未获相应加班费,辞职后依然可以依法主张权益。这些情况都和辞职赔偿问题息息相关。要是你对辞职5年后赔偿的具体计算、未休年假补偿以及加班费追讨等方面存在疑问,别让困惑继续困扰你。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员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