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属于恶意串通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
恶意串通致使买卖合同无效需满足主观恶意通谋与客观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常见情形有三方面危害大。
1.出卖人一房二卖,房主与甲签合同未解除又与乙串通过户,损害甲权益。这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使先签约者权益受损。建议加强合同备案管理,规范房产交易流程,先签约合同及时备案,防止后续恶意签约。
2.债务人转移财产,欠债后与买家串通低价卖房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这损害了债权人债权实现。债权人应密切关注债务人财产动向,发现异常及时申请财产保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3.代理人与相对人勾结,代理人未忠实履职与第三人订合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这违背代理职责,损害被代理人权益。被代理人要加强对代理人监督,明确代理权限和职责,发现问题及时维权。
二、恶意串通致买卖合同无效还有啥情形
根据《民法典》,除常见的恶意串通致买卖合同无效外,还有以下情形会导致买卖合同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合同内容违反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会被认定无效。
5.免责条款造成对方人身损害或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该免责条款无效。
三、恶意串通致买卖合同无效还有啥认定情形
除恶意串通导致买卖合同无效外,依据《民法典》,还有以下认定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即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实施的买卖合同无效。
虚假意思表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买卖合同无效。比如为逃避债务虚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违反强制性规定及公序良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也无效,如买卖人体器官的合同。
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损害以及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当探讨哪些恶意串通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时,除了已介绍的情况,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合同被认定无效后,财产该如何处理。一般来说,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若第三人发现存在恶意串通的买卖合同,其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也很关键。第三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如果您对恶意串通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后续财产处理或第三人维权等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