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签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
未签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计算如下: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计算双倍工资的起止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二、未签劳动合同社保赔偿及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未签劳动合同与社保赔偿及法律责任分两方面界定。
未签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社保未缴纳
《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若因未缴纳社保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如无法享受医保待遇的费用。
三、未签劳动合同主张赔偿的法律时效是多久
未签劳动合同主张赔偿受仲裁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实践中,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起算点各地有不同规定。有的地方按逐月起算,即每月双倍工资应在次月开始一年内主张;有的地方按整体起算,从最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一年。
若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出现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可导致时效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在探讨未签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时,其实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计算未签合同双倍工资时,是否包含加班工资等其他收入,这在实践中是不少劳动者会疑惑的点。另外,当用人单位支付了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后,在税务方面会有怎样的规定和处理,这也是劳动者可能会关心的。若你在未签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双倍工资计算以及相关后续税务等问题上存在疑问,或是在处理这类纠纷过程中遇到难题,别让疑惑困扰自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