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况下会有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在多种法定情形下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涵盖劳动者因单位过错解约、单位提出协商解约、经济性裁员、合同期满(特定情况)以及单位破产等原因终止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对于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用工行为,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必要劳动保护,避免因自身过错导致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在进行裁员等重大决策时,要依法履行相关程序。
3.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身权益。当遇到用人单位存在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时,要及时与单位协商,若协商不成,可通过合法途径,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获得经济补偿金在法律上有哪些特殊情形
依据《劳动合同法》,以下是获得经济补偿金的特殊情形:
1.单位过错解约:用人单位未依约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及时足额付酬、未依法缴社保等,劳动者解除合同,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2.单位提出协商解约:用人单位主动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补偿金。
3.单位经济性裁员:企业因破产重整、经营困难等进行裁员,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4.合同期满单位不续约: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5.单位主体资格丧失: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提前解散,应支付经济补偿。
三、未签合同等情形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未签合同等情形能否获得经济补偿金需分情况。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工资,但这并非经济补偿金。
不过,存在一些未签合同情形下劳动者能获经济补偿。比如因用人单位原因未签合同,劳动者以此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但若是劳动者原因导致未签合同,一般不能获得经济补偿。
在探讨哪些情况下会有经济补偿金时,我们还需了解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便是其一,它通常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另外,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时间也值得关注,一般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若你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存在疑问,或是不清楚用人单位是否按时支付,又或者不确定自身是否处于可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中,别让疑惑困扰自己。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