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是申请劳动仲裁,对裁决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考勤记录;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因此,劳动者或劳动保障部门可以从以上方面去证明或认定。
司法实践中,还可以用公司业务往来的文件,录音证据等来证明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在未签署劳动合同时,所引发的问题通常属于劳动争议范畴,而非涉嫌诈骗罪。诈骗罪则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致使受害者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且该财物价值达到法定标准的犯罪行为。若劳动者确信自己受到了雇主的欺诈,应当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或发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而非简单地将其归类为诈骗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