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包括哪些阶段
工伤争议处理环节通常涵盖了四个环节,分别为协商、调解、仲裁及诉讼等步骤。协商是劳动关系双方通过自行对话交流以寻求争议的妥善解决。调解这一环节,既可能在企业内完成,也有可能由第三方中间机构负责调解工作。至于仲裁环节,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最终由该委员会做出公正决断。若对于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有权向上一级的人民法院提请诉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仲裁乃是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未经过仲裁的案件不得直接进入诉讼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
在针对劳动纠纷展开处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几种途径:
首先是由争议各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其次,可以邀请相关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以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此外,若双方未能达成共识或其中一方对此不满意,则可根据法律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以仲裁解决该项争议;
最后,对仲裁裁决持有异议的一方可依法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解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规定是多少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的含义,是指在仲裁时效期间内,由于某些法定事由的发生导致已过去的时效期间丧失其效力,从该事由产生之日即中断点开始,仲裁时效期间得以重新计算。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以下几种情形均视为仲裁时效的中断,即原已经过的时效期限统一作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计时:第一,一方当事人以友好协商、提出调解请求等多元化方式,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其应有权益;其次,一方当事人采用向相关机构投诉、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诉讼、向人民法院发起诉讼或申请支付令等多种途径,寻求权利救济;最后,当对方当事人表示愿意履行相应义务时,也将引发仲裁时效的中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劳动争议事例而言,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被设定为一年。
工伤争议处理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及诉讼四个环节。协商是双方自行对话解决争议。调解可在企业内或第三方机构进行。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满意可向上级法院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