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也发不了工资怎么办
劳动仲裁后单位还不发工资,等规定履行期过了,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能查、冻、划单位银行存款,还能查封、扣押、拍卖财产来给你发工资。
要是单位有能力却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话,可能构成犯罪。这时候向公安报案,追究单位负责人刑事责任。
自己要留意收集单位财产线索,给执行法院。并且积极和法院执行部门交流,配合工作,好尽快拿到工资。
二、劳动仲裁也拿不到钱怎么办理
若劳动仲裁后却未能拿到应得的钱,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1.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仲裁裁决正式生效后,若对方依旧没有履行相应义务,那么就可以向具备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
法院在受理后,会依照法律规定,全面且深入地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具体状况。
比如,会仔细核查其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名下房产的登记信息以及车辆的所属情况等。
随后,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2.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积极协助法院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
除了常见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外,还可能包括其持有的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
提供准确线索能有效提高执行效率。
3.关注被执行人行为:若发现被执行人存在转移财产、刻意逃避执行等不良行为,要第一时间向法院报告,方便法院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申请强制执行有特定程序和期限要求,需严格依法操作,同时要积极配合法院工作。
三、劳动仲裁也要不到钱怎么办
1.若经劳动仲裁仍未拿到款项,不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向法院递交劳动仲裁裁决书以及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等资料,法院会依规对被申请人的财产展开调查与执行行动。
3.法院有可能采取查封、扣押、冻结以及拍卖等手段,以此来保证裁决的款项能够得以执行。
4.在申请执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向法院提供被申请人的财产线索,助力法院的执行工作。
5.倘若被申请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程序或许会暂时停止,等其有财产后再继续恢复执行。
总之,即便劳动仲裁的结果未能得到执行,依然可以借助法律途径去寻求救济,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面临劳动仲裁也发不了工资的情况时,后续还有不少要点需要关注。一方面,若单位拒不执行仲裁结果,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司法强制力来保障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还可能涉及到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情况,这在法律上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制裁。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你或许对强制执行的具体流程、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认定标准等存在疑问。倘若你对于劳动仲裁后工资发放的后续问题,诸如申请强制执行的手续、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等还有不解之处,那就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