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单位不报工伤如何赔偿
若单位不报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认定为工伤后,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相关赔偿由单位承担。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按诊疗所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若造成残疾,还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若因工死亡,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职工需准备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权,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促使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工伤单位不续签合同会有什么后果
一、工伤单位不报工伤如何赔偿
不同工伤伤残等级对应不同后果及处理方式。一至四级伤残,单位不能终止劳动合同,要保留劳动关系让职工退出岗位并支付伤残津贴,违规时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赔偿。
处理建议:单位严格按规定支付津贴,劳动者权益受损时及时维权。
五至六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则发伤残津贴,职工提出可解除或终止。单位违法不续签需担责。
处理建议:单位合理安排工作或发津贴,职工合法提出解约。
七至十级伤残,合同期满终止,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不支付时劳动者可仲裁。
处理建议:单位按时支付补助金,劳动者积极维护权益。
三、工伤单位不给做伤残鉴定该怎么办
1.劳动者在工伤单位不给做伤残鉴定时可自行维护权益。自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为职业病1年内,劳动者、近亲属或工会组织能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申请时要备好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认定工伤后,伤情稳定且有残疾、影响劳动能力,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3.确定伤残等级后,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若单位未缴工伤保险,费用由单位承担。单位拒绝支付,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维权。
建议劳动者及时关注申请时间,按要求准备齐全材料,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遇到问题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当面临工伤单位不报工伤如何赔偿这一情况时,除了之前提及的赔偿途径,还有一些要点需注意。比如,职工可自行收集相关证据申报工伤,如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在确定属于工伤后,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所有赔偿费用将由单位承担。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若造成伤残,还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若单位拒绝赔偿,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你对工伤赔偿还有其他疑问吗?若对单位不报工伤后的赔偿计算、维权流程等有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