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刑

最新修订 | 2024-06-03
浏览10w+
李阳律师
李阳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3050人
专家导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ArticleTitle}

公民的隐私权属于人身权利当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一种权利,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然而现实中,却经常出现一些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甚至还有构成犯罪的情况。那根据规定,一般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1、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慈善组织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4、发布泄露个人隐私的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5、律师泄露个人隐私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

6、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7、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个人隐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公证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给予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停业整顿的处罚;对公证员给予警告,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给予三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实中,表现出来的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也不是所有的都会被认定为犯罪,这还要结合实际的犯罪情节才行。因此说到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的问题上面,就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了。毕竟在认定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才能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以上就是律图小编整理的内容。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1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20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刑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6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4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6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3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8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0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3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3****22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4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6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8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5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7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刑事处罚辩护·推荐文章

为你推荐
宿迁135****911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0****455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8****556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如果存在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将会对其处于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如果侵犯隐私罪情节严重的话,将会依法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且可以处罚500元以下罚款。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隐私权怎么处理,侵犯隐私权的处理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预。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313浏览
侵犯他人隐私罪判几年?
侵犯他人隐私构成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不是很严重,则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依旧对侵犯他人隐私罪判几年不清楚,可以选择继续查阅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怎么认定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br/>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br/>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预。<br/>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br/>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br/>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br/>(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br/>(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br/>(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br/>(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br/>(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br/>(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br/>(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br/>(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br/>(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br/>(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br/>(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355浏览
侵犯他人隐私权怎么判
侵犯他人隐私权,如未经允许披露或提供他人私人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需缴纳罚金。一般情况下,侵犯隐私被视为侵权行为,需承担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道歉和赔偿损失等民商事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怎么认定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br/>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br/>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预。<br/>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br/>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br/>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br/>(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br/>(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br/>(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br/>(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br/>(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br/>(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br/>(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br/>(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br/>(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br/>(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br/>(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400浏览
侵犯他人隐私权怎么判
侵犯他人隐私权,如未经允许披露或提供他人私人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需缴纳罚金。一般情况下,侵犯隐私被视为侵权行为,需承担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道歉和赔偿损失等民商事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怎么认定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br/>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br/>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预。<br/>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br/>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br/>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br/>(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br/>(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br/>(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br/>(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br/>(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br/>(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br/>(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br/>(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br/>(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br/>(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br/>(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349浏览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刑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徐州152****151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盐城152****670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8****9913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