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求进行工伤伤残鉴定方面存在时效要求。
如果是由员工本人提出工伤鉴定申请,则应于受伤事件发生之后的一年之内提交;若由委托单位负责审理,则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在法规框架下高效完成。
法规明确指出,对于遭受工伤之员工,如在经过诊疗,病情趋于稳定后仍留下损害和影响劳动能力的残疾度级,或者在停止工作并领取薪酬满期之时,该工伤员工或其上级雇主必须尽快向所在地区的高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劳动能力鉴定请求。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在员工发生工伤以后,如经过治疗直至病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损害,对接劳动力产生了明显影响,便应当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后做完伤残鉴定后还没拿到赔偿钱可以辞职,是否离职并不会影响享受工伤待遇。工伤是在职期间发生的,就应当享受工伤待遇,即使事后离职也不会影响工伤待遇的发放。如果单位因此不给发放工伤待遇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而且离职的员工还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工伤后做伤残鉴定有时间限制吗”,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