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伤索赔方面,存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伤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后,其仲裁期限为自发生事故之日起的一年内。
2、诉讼时效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其请求法律保护的时间限制。在法定时效期间内,若权利人未能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时效期间届满之后,侵权方将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如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人民法院有权强制义务人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条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发生工伤怎么报案
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纠纷情况下,您可随时拨打当地公安机关的报警热线向警方报案。然而,职工遭遇伤害之后,雇主有义务立即采取积极措施对伤者进行救治,且必须于事故发生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传真的形式或者运用网络技术向参加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正式备案。
如果因为突发性的疾病导致伤患不幸离世,那么雇主也需在患者去世之后的第四十八个小时内完成上述备案程序。另外,倘若职工经历了其他类型的意外伤害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规定而被诊治、判定为职业病,同时经过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确认,被确认为符合工伤条件,雇主则需要在正式确定为工伤后的三个工作日之内,到参加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工伤登记手续。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在工伤赔偿方面,相关法律规定了时效性。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工人与雇主之间关于工伤赔偿的争议处理时限设定为自发生事故之日起一年之内。诉讼时效则是指当权利受到侵害之后,要求法律给予保护的时间限制。如果超过这个期限,侵权方将有权提出抗辩。然而,在法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可以强制责任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