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超出法定退休年龄的工伤赔偿请求,其法律有效性一般而言仅限于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确认为职业病之日起计算的1年之内。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情况下劳动者与用工方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这将直接影响到工伤赔偿的结果。
然而,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仍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因非法用工发生伤亡事故要如何适用法律
在特定状况下,若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却仍旧受雇于用人单位,那么双方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将会转变为劳务关系。
因为此时,劳动者已经不再符合劳动法项下作为主体的条件,因此,当他们遭受工伤或职业病时,将无法依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获取工伤保险待遇。
同样地,对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受到非法用工影响而出现意外伤害的劳动者,也不适用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次性赔偿办法》中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三、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能否认定工伤
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群是否能被认定为工伤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通常来说,当一个劳动者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就会视为劳务关系。然而,如果这个人已经达到了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是没有完成相应的退休手续,或者还没有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福利待遇,那么他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时发生的意外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疾病,应当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那些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因为公务原因而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同样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认定为工伤。总的来说,如何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工伤认定,需要考虑到各项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工伤赔偿请求若超法定退休年龄,其法律时效通常限于事故伤害日或职业病确诊日起1年内。劳动关系存在与否对此类赔偿至关重要。但特定条件下,仍可认定工伤并获赔,确保了法律适用的一定灵活性与公正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