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及待遇申请流程
1.收集证据:
工资条可体现收入情况,辅助证明劳动关系;
医疗诊断证明则明确工伤事实及伤情。
这些证据是后续流程的基础。
2.申请工伤认定:
认真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将收集好的相关证据材料一并提交。
3.审核与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在15日内审核。
若材料齐全,就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若材料不全,会要求补充,待补充完整后再做认定。
4.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若工伤认定通过,待伤情相对稳定,劳动者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同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资料。
5.作出鉴定结论及享受待遇: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一般60日内作出结论,必要时延长30日。
劳动者依据鉴定结论,就能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二、没签劳动合同怎么提供证据
在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据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工资发放记录:这是重要证据之一。
银行转账流水能清晰显示工资入账情况,上面的转账方信息、转账金额及时间等都可作为参考。
工资条则详细列出薪资构成,如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工作时间以及具体薪资水平。
2.工作凭证:工作邮件、明确工作相关内容的聊天记录以及工作任务安排记录等,能反映日常工作内容和工作安排,证实劳动者确实为该公司提供了劳动。
3.考勤记录:考勤打卡记录能体现正常出勤天数,加班申请单则可证明加班情况,这对计算工资和认定工作强度很关键。
4.工牌、工作制服:带有公司标识的工牌、制服等,能直观证明劳动者与该公司的关联。
5.同事证言:可靠且有关联性的同事证言也有一定作用,但需谨慎选择证人。
6.培训记录:培训通知、签到表等资料,能证明劳动者接受过公司组织的培训。
收集时要保存原件或备份,确保证据真实合法。
三、没签劳动合同工伤骨折赔偿标准怎么算
1.工伤认定是关键:未签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时,发生工伤骨折,首先要确定工伤认定。
这是后续获得赔偿的重要前提。
2.赔偿项目及计算:
医疗费:按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票据,如病历、检查报告、收费凭证等,以便后续报销和核算。
停工留薪期工资:按照受伤员工原工资待遇发放,保障员工在受伤治疗期间的基本生活和收入。
护理费:
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以及护理期限来确定。
比如护理人员有固定收入的,参照误工费规定计算。
伤残津贴:
依据伤残等级,按照一定比例按月发放。
4.用人单位责任:如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费用都需由用人单位承担。
总之,未签劳动合同的工伤骨折赔偿,要先认定工伤,再结合具体情况计算各项赔偿费用。
当探讨没签劳动合同工伤鉴定程序怎样走时,其实后续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需关注。即便没签劳动合同,确定工伤鉴定程序后,认定为工伤后的赔偿问题也很重要,比如赔偿项目具体包含哪些,赔偿标准如何确定。另外,若单位对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引发争议该如何处理也是要点。要是在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经历工伤,对于工伤赔偿事宜或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处理存在疑问,不要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精准且详细的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