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费用吗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需承担一系列费用,以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具体如下:
1.治疗及康复费用: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药费、住院费等,以及康复过程中的康复费用,如康复训练费、康复器材费等,这些直接相关费用均由用人单位支付。
2.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因工伤暂时无法工作,用人单位需按照职工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按月进行支付,确保职工在养伤期间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3.伤残津贴: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帮助职工维持基本生活。
4.补助金支付:若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当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用人单位需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费用承担义务。
二、工伤认定后的赔偿项目有哪些
工伤赔偿涉及多个重要项目,具体如下:
1.治疗及康复费用:治疗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康复所需费用,都在赔偿范围内。
这涵盖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相关支出,确保工伤职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和康复。
2.住院伙食补助:职工因工伤住院期间,会有相应的伙食补助费,以保障其住院期间的基本饮食需求。
3.异地就医交通食宿费:若需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产生的交通、食宿费用也会予以赔偿,减轻职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4.伤残辅助器具费: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的费用,帮助伤残职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5.生活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会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费。
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规定发放。
7.一次性工伤医疗及伤残就业补助金: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情况下支付。
8.工亡相关补助金:因工死亡时,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三、工伤认定后哪些赔偿是离职后给
工伤认定后,职工离职可获得相关赔偿,具体如下: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该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主要用于支付职工离职后,因工伤引发的后续医疗费用等。
比如一些工伤可能会有后续的康复治疗、定期复查等费用支出,这笔补助金能起到保障作用。
其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费用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具体金额。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由用人单位支付,是对工伤职工离职后再就业的一种经济补偿。
职工因工伤可能在就业方面受到一定影响,这笔补助金能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其标准同样依据各地规定。
例如,在某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伤残等级确定,八级伤残为10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八级伤残为16个月本人工资。
但各地具体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职工需依据当地工伤保险法规来明确具体赔偿数额。
当我们探讨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费用吗这一问题时,其实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在工伤认定后,除了大家熟知的医疗费用等常规支出外,若职工因工伤需要停工留薪,用人单位还需支付这段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而且,当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某些情况下,如职工离职时,用人单位还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要是您对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承担费用的具体标准、支付时间等还有疑问,不用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